宇宙是真空的为什么小行星相撞
虽然宇宙是大部分的真空,但小行星之间的相撞是因为它们在宇宙空间中的移动和引力作用导致的。小行星之间的引力作用会让它们相互靠近,如果它们的路径交叉,就有可能发生碰撞。此外,小行星之间的相对速度也会影响碰撞的概率和结果。因此,尽管宇宙是真空的,但小行星之间的相撞仍然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小行星会与地球相撞吗
是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相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迄今为止,地球与小行星的相撞事件非常罕见,并且我们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不断观测和研究,以提早发现和跟踪潜在的危险小行星,以保障地球的安全。
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些旨在监测和预警潜在危险小行星的组织和方案,如国际小行星警报网络(IAWN)和近地天体观测项目等。这些组织通过使用先进的天文观测技术和计算方法,对小行星的轨道进行跟踪和研究,以预测其可能的路径和碰撞风险,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此外,如果未来确实发现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科学家和国际社会将会协同努力,探索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以应对和避免潜在的危险。
总之,尽管存在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可以相信,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会持续努力监测、预警和应对,来保障地球及人类的安全。
两颗行星互相吸引碰撞叫什么名
天体碎片级别:有大气的话撞击物会进入大气后爆炸成碎片,随后烧成尘埃,没大气的话,直接脸上砸个坑;
彗星或较小的小行星:有大气的话,大部分会炸然后变成陨石雨砸出一堆坑,不炸的会出个稍微大点的坑,没大气的话坑会更大,差不多毁容的级别;
自然状态下非球形小行星:有大气的话砸个巨大的坑,彻底毁容的那种,没大气,运气不好说不得就要被抛出一些物质,并在近地轨道形成一个星环,再久点绝大部分星环物质会落回地表;
自然状态下的球形小行星:这里有没有大气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基本上必然会有大量物质抛出,甚至可能会在远地轨道形成一个永久星环,地球表面布满岩浆,需要一个极长的时间重新获得一个稳定的地表;
月球至火星级别:地球GG,被砸了个稀碎,勉强还能在自身附近位置留下大部分物质,剩余少部分物质彻底抛出地球,运气好的话可能会在远处慢慢形成卫星,没错,月球很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地球碎片和撞击物碎片需要极长的时间重新聚拢成新的天体,这个天体比原本的地球大,但不会大太多;
比火星高一个级别到跟地球一样大:不止稀碎了,备不住直接变成一个新的小行星带;
那要看是不是这两科行星只有彼此之间的引力了,如果还有恒星的引力,就像火星和地球一样了,既不会相互旋转也不会相互碰撞。 如果只受到彼此的引力,则会相互旋转。 很少有相互碰撞的可能。
小行星2017 RH16会在八年后与地球相撞吗
太阳系内除了几大行星,还有数不清的小行星和彗星。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来说,其实也面临着许多的威胁,比如编号为 2017 RH16 的这颗小行星。
早前的研究认为,它将以 2628 英里(4229 公里)的距离掠过地球 —— 从太空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拍面而来了。毕竟许多通讯卫星的运行轨道,也只有它的十倍左右。
【足球场大小的 2017 RH16,图自:NASA / P.Spurny / Astronomical Institute】
好消息是,来自夏威夷大学和欧洲宇航局(ESA)的天文学家团队,最近对这颗太空岩石进行了一些新的观测,对它的未来有了更加明晰的了解。
最新的预测(PDF)表明,2017 RH16 不会在八年后撞上地球!因为 2026 年 8 月 31 日的时候,它将在距离地球 200 万英里之外的地方,与地球打个照面。
警报的解除,让无数人松了一口气。毕竟当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尔克的流星爆炸,就毁坏了许多人家的窗户、以及数千人的受伤。而 2017 RH16 的直径,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地球有人说是小行星相撞累积来的,熔岩可以理解为撞击产生热量,那么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个有意思的题目,几百年来争论不休。各表成因,皆有可能。但是综合全面的分析,还是能得到主流的认同。地球总体是由石物质构成,并在其表面布满了氢和氧的结合变种一水。
主流行的解释是,五十亿年前,在银河系有一团谓之太阳的尘和气组成的星云团,经过不断的漩涡运动,逐渐凝聚收缩成为星体。大的成为恒星太阳,次点的形成行星,而更多数不清的石块,则仍然飘荡在太阳系中。
为什么地球布满了水份,而其它行星的水难觅踪影,当然这是由地球和太阳距离的最佳位置而定。对地球水的来拢去脉如同地球怎么生成,众说纷纭,尚无统一口径。有说天外来客慧星所赠,有说胎里带定,也有说是当初气团中氢和氧在激烈的变化反应中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