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占股80%的意义
持股80%,持股越多,责任越大,如果企业盈利,可以按持股比例多分红,但如果企业亏损,那就需要承担大部分的亏损。所以,持股多,谈不上好与不好,只是需要有更用心的去经营好企业的责任感,做好大股东的工作,既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也是为了个人的收益
公司占股80%,说明你在公司占有绝对大的股份。一般公司的股份,不是按100%计算,每个股东,在这个百分比中的比例,就是各自的股比。如果某位股东的股份超过51%,那在为股东,就是绝对控股股东。本题中,这位股东占股已经达到80%,那这个公司,基本上就是他的个人公司,其他所有股东的股份,加起来都没有他多。
八十年代入股信用社20元,如今去兑换分红和股份却被拒绝怎么办
答:农村供销社股票和农村信用社股票,是五十年代,农村合作化时期的产物,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没有足够多的钱支援农村建设。
而农村要发展,需要资金从那里来?这个时候党中央号召,农民要以入股的形式,拨钱成立了,农村信用社。
由于农村信用社,运营良好,没有失信,所以,早在六七十年代,人家每年决算,都会把信用社挣来的钱,给持股者发放分红钱。我记得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偿还了股民的分红,并且,收回了个人持股。
也就是说,早在八十年代,我们这里的村信用社,就限期清理了债务问题,结束了农村信用社股分制时代。
不过当时这些股票,大部分都掌握在老人手里,放在那里有时忘了,而年轻人又不在呼,一张股票去信用社兑换,那几块几毛几分钱,所以,就岀现了题者的那种情况。
那么现在人家信用社,拒绝给你兑换,你那二十元钱的股票,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我觉着国家肯定会有,农村信用社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建议你还是去找,律师咨询一下,看看你这二十块钱的股票,值得不值得打官司,如果你认为值,那你就去法院,告农村信用社,如果你认为不值,就当个收藏品吧。
(原创于2021年12月31日)
占公司80%股权是不是股东会说了算
答:占公司80%股权就属于在公司有绝对控股权,所以肯定是在股东会说了算,股东只要占有绝对控股权就有话语权。
且股东持有67%股权,被认定为绝对控股,具有完全话语权的优势,51%被认定为有相对裁决权,能决定公司大部分事项,34%被认定为决策必需征求人。
取得股权会计分录
取得股权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股权又称为股东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权,泛指股东得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狭义的股权,则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如何看待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呢?这背后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家乐福被收购是这个商业时代变迁的缩影。外资商超在上世纪末期进入中国和本世纪前10年来讲,都是每个城市的香饽饽,比如卖房子的,会说家乐福入驻,沃尔玛入驻,一般对他楼盘销售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当然现在也会有这样的噱头,但是就怕再大的楼盘在旁边,商超如果不努力,也有可能变成便利店,甚至关门走路,家乐福被收购就是这个背景。
纯粹的线下购物场景已经够不着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苏宁来了,苏宁从家电连锁,这两年疯狂的下拉线下商超,前面收购万达百货,这又控股家乐福,野心很足,家乐福卖的很便宜,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代变迁,打败你的不是你的传统对手,而可能是天上的那朵云。
苏宁电商业务和京东阿里比起来不是同一个档次,但是在所谓新零售的背景下,优质线下卖场成为电商巨头的收购目标,所以苏宁要想突围,必须大规模的走在前面,苏宁小店,万达百货,现在家乐福,版图日益丰满,但是要整好这些新加入的效率可能低下的重资产项目,对苏宁来讲是挑战。
苏宁刚把投资阿里赚的100多亿人民币花光,这个战略从现在看是非常有意义和野心的,但是事在人为,结局我们拭目以待。
苏宁方面表示,家乐福中国庞大的线下场景资源,能够进一步完善苏宁全场景业态布局。苏宁易购将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与线上超市频道打通,实现O2O数字化经营。在商品品类方面,此次收购一方面能够实现苏宁易购大快消类目的跨越式发展,产品品类将得到极大的丰富,有效提升全品类经营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苏宁易购强化快消领域的自有品牌研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以及食品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供应链赋能。
在会员生态方面,家乐福中国拥有会员数量达到3000万。家乐福中国用户高频消费的特性,与苏宁现有电器、3C产品的消费特性形成有效互补,在苏宁易购既有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关联推荐、关联消费,增强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在供应链及仓储能力方面,家乐福中国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本次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在仓储、物流、人员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共享,进一步补足苏宁大快消品类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能力。家乐福中国现有的大型配送中心、现有门店均可作为苏宁最后一公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在有效满足用户的即时配送需求同时还能有助于成本的控制。
然而对于零售业者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家乐福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一旦被苏宁拿下,那么未来家乐福门店在整合中是否会被翻牌?是否意味着家乐福在未来会淡出中国市场?
“一旦失去控股权,家乐福未来的经营话语权和品牌运营会如何变化就很难说了。毕竟控股方是最具有话语权的。此前华润系并购TESCO后,TESCO基本等于淡出了中国市场,大量的门店也翻牌为华润系的品牌。所以未来家乐福门店或许也会面临翻牌的可能。而经营权和一系列的运营自主权、后台管理体系等双方如何融合也是个问题。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双方整合究竟会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家乐福公开的数字方面,在五六年前曾经有国有企业出价300亿,家乐福觉得太便宜了没卖,今天以48亿成交,大部分人都觉得太便宜了,但是交易双方都觉得很划算,是双赢的结果,导致家乐福低价出售的原因是多种的,有市场变化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的问题,如果说家乐福是被自己人搞垮的一点不为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机构臃肿,人力,办公成本巨大,特别是总部和各分部的成本占到了公司总成本的一半,2,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导致官多兵少,决策缓慢,观望的多,干活的少,决策反应链巨长,3,中高层管理人员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严重,不站队很难生存,4,人事管理混乱,买官卖官盛行,处长,店长,区长,总监等明码标价,反而靠真本事很难升迁,5,贪腐极其严重,从基础员工到课长,处长,店长,区长,采购负责人,层层贪腐,直至中国区的几位副总,无论是中国人,法国人都有自己的挣钱方式和目标,下一级向上一级进贡是普遍现象,各级领导公开向下级下达收受贿赂指标也是普遍现象;这些在家乐福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苏宁接手后不做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任由这些现象发展,恐怕对苏宁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业务,不愿意承担责任,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在中国国内的零售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尝试改革,即使是做一些尝试也是在作秀,应付一下上一级领导,家乐福总部也清楚中国区的乱象,但是很难做出有效果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卖掉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