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和SUV市场失速,销量被比亚迪反超,长城汽车为什么掉队了
从长城汽车首月销量细分数据来看·转型面对的挑战很大
2022年首月,长城汽车的销量终于公布了,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累计销量为111778辆,是累计同比缩减19.59%。
这个成绩很值得玩味,相比吉利和长安的长城似乎有些掉队,可是长城汽车的品牌却有很多;其中哈弗还是连续很多年的SUV明星品牌,H6已经是连续超七年的销冠了吧,为什么销量会下滑超过25%呢?来看一看这个品牌有多少车吧,先看哈弗H6。
这台车使用的发动机有4B15B-1.5T、4C20B-2.0T、4N20米勒循环2.0T,变速器均为7DCT(湿式);哈弗品牌同时公布具体数据的还有大狗和神兽,数据也还算不错,可是哈弗F系列没有提及,但去年和前年的F系列的销量表现是很不错的哦,为何会被动物系列取代呢?究其原因应当是发动机和变速器与哈弗H6相同(没有4N20选项),只是壳子的不同但价格有差异,最终还是难以避免热度的下降。
而现在的大狗、神兽、赤兔等车,使用的也还是这三套系统,缺乏新意,现在的哈弗品牌似乎偏离了以“技术为王”的路线,在车型设计方面搞噱头,动物系列久而久之似乎会让消费者感觉到疲劳,哈弗这么搞下去真不是事;尤其是在竞品已经在相同价格区间内推出插电混动汽车的时候,燃油车的竞争力会直线下降,这点从新能源汽车同期月销量即可突破九万台的比亚迪得到印证。
魏牌汽车有摩卡、拿铁和玛奇朵,这三台车的热度都很高,用轻混技术也算不错,重点是也有插电混动车进入预售阶段;而且这些车敢于对标王朝汽车,甚至于在该系统从未经过市场验证之前,打出“超越”的旗号。
可是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的,在这一阵营中搞ECVT架构就不该有“挡”,搞并联式插混就得有变速器,DM-i、DM-p两套系统全占,想要节油有前者、想要高性能有后者;似乎比亚迪没有给对手留有发力空间,目前看来,非纯电动汽车只有用纯增程系统的理想ONE在产品定位错开的前提下才实现了热销。
12月长城汽车销量
77442辆。
长城汽车公布12月销量,全系所有品牌均大幅度下跌。其中哈弗下跌53.04%,WEY下跌86.29%,长城皮卡下跌44.92%,欧拉下跌66.9%,坦克下跌7.83%,这也导致了公司整体销量下跌了52.3%,与去年同期相比16.2万台的销量,今年12月仅有7.7万台的成绩。
销量接连下滑,长城汽车“结构性失衡”如何破
下滑也正常,或者说是早晚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品牌可以保证长盛不衰,就像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样,只是聪明点的企业可以把优势保持的时间更长一点,长城其实也可以分出一点精力,把自己轿车这一块也发展一下
[心]就目前长城的发展趋势来说啊,并没有结构性失衡,而是它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是非常符合汽车工业这种发展趋势的
[心]首先,这种阶段性下滑并不代表一家企业的产品不给力,或者说有问题
[心]其次,长城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迭代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像这次全新的wey系列包括坦克的规划,凸显了长城的前瞻性和国内客户的需求,把握非常到位
[心]长城汽车还对于老车型,老平台的应用应该说是做到极致,比如说长城的m6,是h6的退休版,但现在销量也是一万多,在这个级别里面也是很不错的,长城第二代的h6,我相信也会更改名字和小改版本,继续征战市场
长城的队伍有效率但没有敢负责任的,即使给他最好的技术也把握不住,魏建军也不知道。车企的失败不只是管理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技术问题,所以建立有科学方法敢负责任的及时采纳先进技术的预研和动研团队很重要。独占技术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远了。
长城汽车厚积薄发、渐入佳境,何来“结构性失衡”一说!
从去年9月份开始,长城销量开始慢慢爆发,和自主一哥吉利月销量渐渐接近,等到今年二月销售8.9万辆时隔四年终于再次反超吉利。
SUV有哈弗H6、新能源有欧拉猫系列、皮卡有长城炮、硬派越野有坦克300领军,可以说每个车型都有畅销车型。不出意外的话,2021年至少销售130万,轻松完成既定的121万辆目标。
通过高效汽柴油机、9DCT、动力电池、DHT、燃料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或系统的研发成功,增强自主研发自信,通过柠檬、咖啡、坦克三大技术平台不断为四大品牌持续输入优良技术基因,提升产品竞争力。
据说硬派越野坦克系列将会单独成立子品牌。
老魏寄予厚望的WEY确实令人失望,5年的市场、产品深耕,2月VV5、6、7三款车只有2100台。这点销量确实难以接受。
WEY作为长城汽车豪华品牌向上突破合资枷锁,绝不轻易认输,目前寄予厚望的两款新车将会陆续上市,来拯救WEY品牌,能否有起色,拭目以待!
长城汽车结构性失衡吗,这个百乐鱼并不这样认为的,不过长城汽车销售量下滑这个是事实,不过呢,没有对比就没有结论,因整个汽车行业的销量都在下滑,所以这个是汽车消费转型的原因,和长城汽车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整个汽车产业的销量都向平稳发展,没有了过去十年的高速销量增长了,不奇怪。
长城汽车是有爆款产品的,那就是长城的哈弗H6了,这个汽车不管说车型的多少,它的销量是实打实的,并且这么多年一直是SUV销量的冠军,是相当不容易的,也说明了长城汽车真的是相当优秀,特别是这台哈弗H6了,不过很多都认为长城这样不太好,因为太过单一了,除了这台哈弗H6其它都不太能打,但是百乐鱼认为并不是这样的,用一个爆款来带动其它产品的消费以及品牌升级,这个是长城的战略,并且是相当成功的。因为现在的长城WEY已经非常不错了,作为定位更高的车型,让消费者认可,这个是相当不简单的,和哈弗H6这种薄利多销是完全不一样的。
国产汽车的发展过程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国人一直并不认可国产汽车,当然了,其它所有的行业基本都是一样的,国人不认可国产国货,这个由来以久了,原因不说了,所以对于汽车产品来说,想走高端市场并不容易,因为让高端客户认可国产汽车,这个不是一点儿几年努力可以的。但是WEY品牌还是相当成功的,以前的奇瑞观致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长城汽车有自己的精品车型,和市场充分认可的车型,那就是主打的哈弗H6了,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那么对于长城汽车来说,就有市场慢慢接受长城品牌,认可哈弗品牌的过程。高端未来一定可以成功,以H6带动其它车型,可以形成互补,这样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家认为我说的是不是有一点儿道理呢,欢迎一起交流。
为什么长城C50销量下滑那么惨烈
长城C50销量下滑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等原因。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C50在外观设计、配置、性能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差距,导致消费者选择其他品牌车型。
同时,长城C50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销量下滑。因此,长城需要重新定位产品定位,优化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以重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长城销量增长利润却暴跌,哈弗H6独撑是否已经力不从心了
利润下滑是因为研发新车型投入投入太大还没有回收成本。vv5和7刚刚投入市场虽然卖的还可以但是利润率却没有h6这样的老车型高加上h7和H8以及H9都不太赚钱,长城轿车是个赔钱的。只要长城新发布的这几款车销量稳定,相信就凭长城的管理模式利润一定还会上涨。
长城汽车的suv系列我相信是长城汽车最为骄傲的汽车产品,为什么呢?因为抓到了用户的痛点,首先价格合理,10来万就能获得体验很不错的一辆越野车,其二,体验较好,虽然说用料并不是最好的,但是用最少的钱给了用户最好的体验。最后,享受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红利,大部分人开始享受汽车时代的便利。但是,利润问题却是国产汽车的痛点,如何提高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如何走出以走量为模式为主的赚钱方法?如何提高创新?才是汽车企业赢得长久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
长城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利润却同比往年,减少了一半,哈弗H6的王者地位到底还能走多远?这也许是每一个消费者都想知道的事情。
说到哈弗SUV,可以说是饱受争议,从一开始魏建军先生宣称放弃轿车,专注做SUV开始,很多人就不看好,说一条腿走路,就是个瘸子,注定走不远。但是每个月的销量却狠狠地打脸。
在哈弗SUV的百万庆典上,长城汽车掌舵人更是放下豪言壮语:SUV不做到全球第一,绝不推出轿车,要让每一个哈弗车主成为长城汽车的口碑传播者,他确实实现了,超过200万的哈弗车主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过去的一年,10万元的SUV市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各车企竞争激烈,各种官降,各种优惠,都是为了吸引潜在的用户,哈弗H6为了走量,也是让利消费者,实行官降,购车优惠幅度非常大,还有各种广告宣传,这也就是为什么销量之高,利润却大幅下降的原因。
不过,2017年,哈弗却破天荒的没有完成125万的销售目标,哈弗H6已整体呈现销量疲软之势。为了解决这一困局,WEY品牌上市,稍微拉了哈弗SUV一把。
哈弗H6为了霸占榜首,只能通过不断的官降,购车优惠等吸引消费者。从17年的整个表现来看,哈弗H6确实已经力不从心,现在摆在H6面前的困境就是如何破局,希望国产品牌做来越好。
长城销售营销太一般了 可能一只以为自己很牛逼,博越6月份大促销基本都降价1万多 也是应对唐2上市带来的冲击先跑量了,反观长城呢 还停留在优惠3000店内买装具的年代呢。 一首凉凉送给长城 送给魏建军先生
哈弗、魏派双双下滑,年销目标无望,长城究竟怎么了
10月月销十万台,其中哈弗H6销量达到3.5万台,燃油车的老大再加上新能源版本加入,再创辉煌没啥难度,坦克系列很有特色,也是爆款,产品品质向上,不为销量而销量,单车价格很不错,利润也很不错,看好长城汽车的,增持股票等着吃肉吧
产品力下滑可价格没有下探,这就是长城汽车下沉的原因
哈弗、魏牌和欧拉,三大品牌销量连续下滑,2022年的年销量目标100%无法完成。
长城汽车究竟怎么了?
看起来确实很奇怪,长城汽车还在不断推出新技术,之前的水平就不差,理论上应当能增长才对;然而长城汽车进步的速度还不够快,而且重心还没有从内燃机车(燃油车)转移到新能源汽车阵营,以至于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被比亚迪远远拉开了差距。
然而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也不容小觑,其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也是能进入前十名的;那么即便追赶不上比亚迪,最起码面对长安、吉利、奇瑞等车企应该还是没有压力的吧。然而连广汽埃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在长城汽车之上,吉利的几何和极氪也远超欧拉和魏牌,长安深蓝品牌和阿维塔也在加速向上,深蓝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场景。
真的令人无法理解。
真的令人无法理解?
其实不然。
哈弗、魏牌和欧拉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销量会下滑,原因是技术水平尚可,但是价格却高于车辆的实际价值;比如哈弗H6 DHT-PHEV系统和魏牌的咖啡系列前驱车一样,而拿铁的前驱版要20多万,摩卡的前驱版甚至高达29万!它哪里有这么高的价值。
欧拉品牌的前驱紧凑级复古轿车定位20万左右,可是续航只有401和500公里的两个选项;以相同预算可以选择到的国产电动汽车基本都是后驱车,甚至已经有四驱中型SUV和轿车的选项,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超过700公里!由此可见欧拉汽车的定位是否合理。即便是刚刚推出的闪电猫,该车的前驱版本仍旧没有竞争力可言。
长城给人的印象就是抄袭本田发家,发动机油耗控制差,以堆非科技的材料为卖点。自身没什么拔尖的技术(以上都是听说),我以前说长城在增量市场可以分一杯羹,但是存量市场就难了(这个是书面语,口语就是:第一次买车的会考虑长城,但是第二次买车的就很少会考虑它)。再看其它几个厂家,吉利,在行的是营销,利用并购加打造概念,让大家觉得他和沃尔沃技术相通(其实沃尔沃发动机根本不咋地),来赢得市场,但是后面会越来越难。长安,国企背景,利用低端加外观,再加爱信,把一些消费者迷住,但是最近两年长安的发展还行。奇瑞,属于抓不住消费者口味的整车厂,尹老板坚持技术的思路很好,给奇瑞留足了后路,在外观和供应商质量上把控好,会有翻身机会。再后说比亚迪,被抬的最高,也许会摔得最惨,取消燃油车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无奈和赌博。但是他赌赢了,因为中国消费者眼中,新能源车的技术就是电池,忽略了底盘,结构,超控,电驱,电控(电机和电控比亚迪还很稚嫩,但其它厂家刚发芽),底盘是可以翻天覆地的吗?当然要靠实践和积累。
换行说下华为,余大嘴心心念念的年销30万可不能指望问界两个车型,难道余大嘴真的以为中国财富已经累计到大部分人可以采购30等级的电动车?但是,华为是有这个能力的,问题在于它是否愿意把产品线往下拉,问界M3(16-23万),轿车(14-20万),当然,为了搞品牌,你完全可以贴菊花标(这个可以搞到28-40万,甚至更高)。